说话记
一次小小的灵异事件
两个月多一点的徐宝宝想吃睡前奶了,妈妈正在给他铺床,实在抽不出手来抱他。外婆哄哼哼唧唧的徐宝宝说:叫—妈妈,叫—妈妈,叫了就给你吃。灵异事件就此发生,徐宝宝拖着哭腔,非常清晰的喊到:“妈——妈,妈妈”。在场的三个大人都听清楚了,惊奇极了。当天正好是爸爸的生日,爸爸给妈妈说,我们家是不是出了个神童,老天送了一份大大的生日礼物给我。为了再次确认徐宝宝是不是在叫妈妈,我们后来模拟过类似的场景,可徐宝宝就此封口,怎么威逼利诱都只笑嘻嘻的看着你,愣不张口。那么,那次叫妈妈我们就归结为一次灵异事件。PS:妈妈后来找过一些资料,关于小婴儿甚至新生儿叫爸爸妈妈甚至与大人对话的事确实是有的。有一些资料还表明某些成人还能记得自己出生时候的情景,记得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,记得自己说过一些什么话。不过这些统统流落在科学的边缘,在“科学”的这片天空下找不到藏身之地,统统归置为奇谈怪论。
不要说我不会讲话
进入十一个月后,徐宝宝正式进入了学习说话的阶段。在玩耍的时候,在他练习走路的时候,他嘴巴里都会念叨:“爸爸爸爸巴巴巴粑粑粑粑爸爸,妈妈妈妈马马麻麻麻,爸妈爸妈”。他会嘟嘟囔囔的念;他会不用声带发声,用气声念;他会突然很大声的喊;有时他自己一个人念,发现有人在关注他,他会马上停下。这样持续了十天左右,他不练习了,沉默了。每天只发出一些我们听不懂的音节。这时正好我们按照江苏风俗带他回老家过周岁。一天晚饭后,他奶奶抱着他,略带遗憾的说徐宝宝一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。小家伙不乐意了,立马非常清晰非常大声的叫了一大串:“爸爸爸爸爸爸爸爸”逗得爷爷奶奶高兴极了。
有魔力的咒语
一岁后,徐宝宝发现了一个有魔力的咒语。每次只要一念这个咒语,饿了就有得吃,困了就有得睡,累了就有得抱,烦了就有得安慰。徐宝宝就把这个咒语发扬光大。他要把小木棍插进小孔,老插不进去的时候就念;他抱一个大纸箱抱不动的时候念;他把硬币装进储蓄馆里的时候念;他推椅子推到角落转不过去的时候念;他搭不好积木他也念;气球飞不起来他还念…………反正他一遇到困难他就念(这些时候,他并不需要有人来帮助他,你若伸手,他会把你的手搬开扔掉)。这个咒语就是:“妈妈”
词汇的小爆发
十四个月。徐宝宝进入了一个词汇的小爆发。除了最先会的爸爸妈妈,他给外婆特创的叫法:“阿嘎”之外,他能比较清晰的发出“外婆、小姨、哥哥、姐姐、奶奶”。他会说:馒头,包子,奶酪,嘎嘎(肉嘎嘎),摆摆(鱼摆摆),垃圾,冷,三轮,车子,电梯,兔兔,哎呀,鞋子(鞋鞋),大(大卡),闷墩。
厨房挂了一条干鱼,徐宝宝每天就啊,啊,啊的指好多次,我们也常告诉他说鱼摆摆。一天,我买三条小鲫鱼回来给他烧汤,回家就养在盆里。他一见就兴奋极了,我告诉他这也是鱼摆摆。他立刻就学会了这个词,不停的叫摆摆,摆摆,偶尔还能说一下鱼摆摆。还一会拉小姨去看摆摆,一会拉妈妈去看摆摆,拉爸爸看,拉外婆看,出门玩耍还恋恋不舍,出门后还念叨半天,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摆摆,还能举一反三,给我指厨房里挂着的干鱼也是鱼摆摆。
家里蒸过一次豆沙包,徐宝宝和爸爸都喜欢吃。一天,家里买了馒头放在餐桌上,路过的徐宝宝看见了就想吃。他把外婆拉到餐桌前,指着馒头大叫:包子,包子。我们告诉他这是馒头。徐宝宝就记住了,一看到我们吃面食,就叫馒头,馒头。儿子,你什么时候才能分得清豆沙包,灌汤包,蟹黄包,鲜肉包,酵面馒头,奶香馒头,玉米馒头,肉末花卷,葱油花卷,椒盐花卷等等等等面食种类啊。
徐宝宝学会说垃圾,每次他换下来的尿不湿,若是假装给他闻,他会摆出一副非常嫌弃的表情躲开去,叫道垃圾,垃圾。扔在地上的尿不湿,他会捡起来扔到垃圾桶,扔完还不忘给自己鼓个掌。在外面玩耍的徐宝宝,我们尽量采取放养,他可以在小区摸花坛,踩干掉的雨水沟。他快快乐乐的玩,直到成为一个小泥猴,他会很骄傲的举起自己黑黑的手掌到我面前来说:垃圾,垃圾。 同样是他嘴巴里的垃圾,徐宝宝怎么就两个态度呢。
无师自通的“冷”
冬天,拉了粑粑的小屁股要洗。一脱裤子,徐宝宝就挣扎,带着哭腔,带着气愤的喊到:“冷,冷,冷”。一开始,我们都认为是巧合,认为是他发的那个音我们意会成了冷。后来发现,在天气暖和,又有太阳的中午脱裤子洗屁股他不叫冷。晚上他睡在床上,一把被子给他揭开他会叫冷,盖上就不叫。我们并没有教过他说这个词。可能真的是太冷了,他不得不赶紧自学成功,告诉我们他真的很冷。想起一个题外事,我家宝宝几乎不踢被子,进入冬天以来,他一直安安静静的跟我同盖一个大被子,也不会睡觉不老实东滚西滚到被子外面去。让我很省心省事,更省钱(买睡袋多贵啊)。可能确实是一个怕冷的宝宝,所以冬天睡觉这么老实,这点随爸爸。
已有 条评论信息,点击查看网友评论